本课程为刘润5分钟商学院1-2季完整版[JPG/MP3/5.91GB],请下载至本地观看。
在2016年做《刘润 · 5分钟商学院》之前,我已经是有点影响力的咨询顾问,而且每年要给企业家、创业者、CEO讲100天的课。无数人听完我的分享,会冲过来对我说:
润总,这是我这辈子听过的最好的课。
今天想来,只能呵呵了。 那是因为,你没有对28万人讲过课。
当我把第一个“5分钟”音频交给罗胖的时候,罗胖当时的“克制”我至今印象深刻。我能敏锐地体会到,他在努力挑选合适的词,在不伤害我前提下,表达他的不满。
但是显然,他失败了。他没找到这样的词汇。于是,直接劈头盖脸。
我哪受过这样的批评。但可气的是,他讲得有道理。
然后,我咬着牙回去改。然后又被打回来。然后再改。 就这样,我的第一个“5分钟”,一共改了50多稿。
在微软的时候,我的下属年薪百万。他们非常优秀,我们的知识结构也非常相似,所以,沟通非常容易。我们有一大片的共识区域。 在共识区域里,你的蜻蜓点水,可能就是我的醍醐灌顶。
但是在5商的28万学员中,大家的知识结构,实在是差太远。把28万各行各业、各层各次的学员放在一起, 我们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
这不是学员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我需要在几乎完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把事情讲清楚。 这就逼着我,想清楚那些我本来以为必然正确的东西,也就是共识。 为什么正确是正确,共识是共识?
在重新证明共识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很多概念的理解,似是而非,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一身冷汗。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知名教授讲不好课。很多教授很喜欢说,“等你水平到了,就会明白了”。这句话的本质,是对因为想不透、所以讲不清的自暴自弃。
只有对普通人讲得清楚,才证明你想得明白。
把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
在这2年中,《刘润 · 5分钟商学院》出现了很多的模仿者,有6分钟商学院,有7分钟商学院,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商学院。
我一开始,有些焦虑。去听了几个。后来发现,你根本就听不完。再后来,我就不听了。我明白,我真正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竞争对手,更不应该是模仿者。 我唯一应该关注的,是用户。
因为所有产品的失败,只可能是因为被用户抛弃,而不会是因为被竞争对手干掉。 逼死竞争对手最好的方式,是把自己逼疯。
每一篇5分钟商学院的文章的生产流程,都是先从2万字左右的素材里,先整理出2、3千字的文章。为什么?保证文章的知识浓度。
然后,我再一个字一个字的删减到1800字的音频,保证音频是在5-6分钟左右。
为什么?因为一篇10分钟左右的音频,一周没听,就1个小时了。用户会压力巨大。两周没听,他就再也不会听了。而且,他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错。 他会找到一个理由:是你讲得不好!然后删掉APP。
马克·吐温说:
抱歉,我没有时间给您写一封简短的信,所以我写了一封长信。
我花双倍的时间,就是为了节省学员的时间。
然后,我请专业的声音训练师,帮我练习字、词、句的发音,口播时的吐气、抑扬顿挫。 学员是不是能听完,除了短,还取决对于是否移步换景,让注意力一直不涣散。充满吸引力的发音,是抓住注意力的手。
当然,文章的结构,也非常重要。 看文章,和听语音最大的不同是,看文章你是可以回去再看一遍的,听语音你只能向前。所以,语音信息流中的逻辑瀑布,就显得非常重要。稍有跳跃,用户就会立刻跳悬崖而死,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就这样,每篇5分钟的课程,不包括我的团队时间,我都要花5-7个小时。
我的产品经理宁志忠问我:润总,你有拖延症吗?
我说:我没有“拖延症”,我有“拖延就会死症”。
“拖延就会死症”,把我自己逼疯,把对手逼死。
当你心中没有自己的时候
才会有用户
2年的5商,我经历过4任“得到”的产品经理:李双宏,陈轶男,吕燕宜,和宁志忠。
这四任产品经理都有一个特征:特别谦虚。他们说话的姿势,通常是这样的。你们感受一下:
润总,您的这几节课写得太好了,转发率,是专栏里最高的之一,几乎完美。但是,如果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他们的数据比你自己的平均值要低一些。我们觉得您写得非常好,但是如果您能从以下99个方面做提升,就更完美了。
一定是罗胖!一定是罗胖培训过他们!
我知道,我的考验来了。我实在是太爱这些文字了。谁都不能说它一个字的不好。我绞尽脑汁,删了写,写了删,再修改,再打磨。直到我觉得一个字都不能改为止,才敢发布。你们不知道我是如何斟词酌句写下每一个字的;你们完全不理解我的结构设计;你们哪懂我巧妙的前后呼应;你们 ……
…… 我说:好的。我改。
两年前,我说我改的时候,我是压抑着自己一点点情绪的。两年过去了,我看到数据 …… 数据不会撒谎,于是我亲手杀死自己的文字。 心如止水。
改完后,我开始写一篇新专栏,丝毫不会因为以后有可能会改,就减少哪怕一分的心血。因为,我会再次疯狂爱上自己的文字。
我想,我终于能从心底克服了宜家效应,鸡蛋效应,沉没成本,和其他不管叫什么的心理。无论投入多少心血,都毫不手软。
我终于可以做到: 既疯狂爱自己的文字,又能冷静地掐死它。
为什么?
用户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 当你心中没有自己的时候,才会有用户。
商业的世界
不是人生的支线
《刘润 · 5分钟商学院》两季内容,终于完整交付了。
两季内容,我为28万学员,写了100万字课程。 以上,就是我在写着100万字时,学到的东西,获得的感悟。
希望这些感悟,对你,对你的朋友,对所有正在做知识付费,打算做知识付费,或者所有做其他产品的同学,有一点点帮助和启发。
昨天和罗胖、脱不花一起吃饭。脱不花一句话很让我很受触动。 她说: 我不希望,5商变成你人生的支线。
是的。
我是做咨询公司的。5商不是我做咨询生涯中,插进来的2年支线情节。我从5商中学习到的,是一生受益价值观; 我在5商中结识的28万学员,也希望一生相伴。
一切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学习第一周打算先从人开始,本周我们将专注于一个主题消费心理学。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客户,你满怀激情的跟他聊了很久,介绍了半天你的产品,他也确实很心动,似乎觉得什么都好,但最后就是觉得太贵了呢?真的是因为它小气吗?你可能会发现它的包,它的表都很奢华。小气和大方是相对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些所谓小气的客户变得大方齐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个小气和大方背后的商业逻辑交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所谓绝对的小气,也没有所谓绝对的大方。
只是一个人对一个商品的价值的判断,他认不认为你的这个商品值这个价格,他可能会在这件商品上非常小气,可是在很多其他商品上却非常的大方。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钱这个东西在我们心里面其实并不是统一存放的,我们是把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比方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的账户,情感维系的账户,想了休闲的账户等等。比如今晚你打算去看一场音乐会,刚要出发的时候发现自己刚买的一张价值两百元的交通卡弄丢了,这个时候你是否还会去听这场音乐会呢?很多人的选择是会去,虽然很心痛,但音乐会归音乐会啊,不能因为交通卡弄丢了就不去听音乐会。
可是。如果我们把情况变了一下,你刚要兴奋地出门去听音乐会突然一摸口袋,发现你打算用来买音乐会门票的两百块不减了,那么这个时候你还会去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选择是买音乐会的门票的钱都丢了,那还去听什么音乐会啊,就乖乖的带在家里吧。这就出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样是丢了两百块钱,交通卡里的两百块和音乐会门票的那两百块在我们的心中其实是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交通卡的那个钱属于生活必须的开支账户,而音乐会门票的钱属于享乐休闲的开支账户,当交通卡的钱弄丢了,你会觉得这个音乐会没什么关系啊,可是当用来买音乐会门票的两百块丢失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已经在享乐休闲的账户里面消费了两百块,如果再花这个钱就意味着消费了两次,所以有的人这个时候就会选择不去了。
绝大多数人都会受到这个所谓心理账户的影响,他们并不是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等值的钱财。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个心理账户的逻辑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呢?比如你是一个伸展巧克力的厂家,你做宣传的时候,是啊,你的巧克力多么好吃,但是你想让你的顾客花几百块钱买一盒巧克力给自己吃,大多数人是舍不得的,因为他们会在自己生活必须开支的账户里面来做这个消费。但是如果你宣传巧克力是送给爱人最佳的选择,那么顾客就有可能花几百块来买这个巧克力,因为他要在他的情感维系账户里面来进行开支。所以你经常会发现有些顾客买一些自己并常舍不得用的东西送人,因为这在他心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账户。
再比如说你是一家装修公司。客户觉得你的装修方案太贵了,这个时候如果你能让他明白,你的装修方案其实这么精妙地帮他省下了四五个平方米的面积,它就有可能会非常的动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在帮他买房的账户里面省了钱,而不是在装修的账户里面多花了钱。最后我们来整理一下上诉这个非常有趣的逻辑,叫做心理账户到底省掉。心理账户就是每一个人他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的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你要改变顾客对你商品的认知,让他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为此付钱的那个账户里面去。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客户其实并不真的是小气,而是你的这个商品并不在他愿意为此付费的那个账户里面。
课程目录:
————下载必看————
2、如无特殊说明,解压密码为:yudouyudou
3、部分压缩为part1、part2类型的,需要全部下载到电脑才能解压
4、解压工具推荐:电脑端推荐使用Bandizip(最新版),苹果电脑端用RAR解压王。
5、关于下载速度:下载速度慢的,请开通百度网盘超级VIP会员下载。
6、关于付费:所有付费行为均为支持本站日常运作。
7、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方所有,本站不对涉及的版权问题负法律责任。若版权方认为本站侵权,请联系客服或发送邮件处理。
资源失效请添加客服微信 “ s45246130 ”,发送资源名称,我们会及时重新补发
评论(0)